一、购买基金经历
2020年1月底开始尝试买入基金,刚开始只是试探性地买入几百,因为行情不错,看到收益不错,忽然觉得发现了一条挣钱的好路子,不断的追加资金,导致在追高的路上。
在2月底涨到高点,经历了过山车,收益不断回吐,收益从正变成负值。
然后开始了解基金相关知识。跌得很惨的时候慢慢的补仓,由于担心又像之前一样,涨到一定程度时下跌,所以在收益回正,大概在6月底,跟之前的高点差不多值时抛出。
结果行情却意外的好,从3月底在低点,一路上涨至7月,抛出后担心像上次一样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狂下跌,所以看着上涨不敢加仓。
再然后就是开始震荡波动,看着回调又开始加仓。利用学习到的基金知识买基金,可是依然觉得学到的知识,在实践中好像作用不大,还是要灵活应用,判断。
在6月份开始入招商中证白酒,看到收益不错,开始不断定投,在11月份回调时,担心行情,把大部分白酒卖出,错过了一直涨到年底的好行情。
在2月到7月,一直观望不敢上车,又错过医药的红利期。
回头看看这一年的历程,可谓是心情复杂,不断纠结,懊悔。
脑海里有好多疑问,什么样的基金是好基金?如何挑选好的基金?什么时候买入?什么时候卖出?哪些基金经理比较牛?
面对很多疑问,开始寻找答案,寻找答案的过程中,只是学到了皮毛,实践时一样迷茫,无助,不知如何决断。
挑选了大家都推荐的好的基金经理的好的基金,以往业绩也不错,可是自己买却收益一般。
慢慢的明白,不是好的基金经理的基金,自己就一定收益不错,还要看入场的时机,买在了高点,觉得自己可能受骗了,并不像大家讲的一样。
于是开始抛出,开始寻找下一个当前热点的基金,结果入场又变成了追高,站在山顶了。
这样频繁操作了几次后,开始反思,别人说好的基金,为啥到自己这里就不行了,原来是因为自己追高,有时追热点,热点往往又来的快,去的也快。
别人推荐啥就买啥,所以最多时入手了近30只基金。遇到调整期耐不住性子,所以受损失的总是自己。
后来开始分析,不能这种打法,应该选择几个真正好的基金,长期持有。买在了高点也不可怕,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如何应对。
所以一年的时间,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,吃亏,学习,选择。
好在在2020年最后一个月,收益慢慢上去。唠叨了那么多,还是先来回顾一下2020年的战况吧。
二、收益&收获
2020年年终为止,投入大概是5w左右,年收益率为13.43%,年收益7070.45。
相对于平均年收益率16.62%,没有跑赢平均收益,没有跑赢沪深300的33.63%。可是对于我而言,算是小有收获。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如下两点:
1、从以前的月光族,开始慢慢小有积蓄。
以前工资发下来就知道吃喝玩,自己也不知道钱都花在哪了。到用钱的时候又两手空空,窘迫。
自从开始买理财后,开始规划每个月拿出多少工资做定投,开始变得不舍得花钱,明显花的少了,有意识地攒钱了。
慢慢的手上也开始有了一点钱,告别了月光。
2、学会理财,拿钱生钱。
利用攒的钱,有7000左右的收益,不再是单纯地靠工资过日子。开始有了工资外的额外收益,算是有了一个新技能,增加了一个副业收入。
三、基金交易及总结
总买入105次,卖出83次,买入产品共47只,买入手续费276.73元,卖出手续费421.33元,手续费总额698.06元。
1、卖出过于频繁。
单看0.15%的买入手续费和1.5%(或0.75%、0.5%)的卖出手续费不算高,可是这样一年算下来近700的手续费还是不少的。
所以还是要尽量减少卖出次数,长期持有,减少卖出手续费。
同类型的基金,选择好的基金经理,收益好且手续费相对较低的基金。
2、买入的基金太多。
刚开始不懂得如何选择好的基金,频繁追热点,所以导致买了太多基金。即使选到了好的基金,短期内看收益不行,拿不住给卖了。
没有自己的投资思路,选基判断,像猴子掰玉米一样,最后啥也没捞着。
后来开始反思,梳理自己最初买这些基金的原因,是否长期看好。理好思路后,开始逐步清理基金,留下那些自己真正看好的基金定投。
四、买卖基金的疑惑和总结
1、买的是好基金,基金收益也不错,可自己的收益不行。
买了别人推荐的好基金,可自己没挣到钱,原来是大家都看好,都去买,而自己知道时,已经在黄金末期,导致自己追高,所以收益不如别人。
2、买基金要择时或定投
发现自己这一年,少量多次买入,等涨到高点时,才开始慢慢积累一定的资金量,所以总体收益不太好,涨到高点时又后悔自己当初怎么不多买点。
后来发现基金也是有一定规律的,不会一直涨,也不会一直跌(感觉不是所有基金都是这个规律,要分情况而定)。所以可以择时入,跌得多的时候,可以根据自己的总仓位分批买入,大致规则就是:大跌大买,小跌小买,或者不买。
判断不好入场时机时,就选择定投,低点或跌得多的时候,就定投多一点,高点时就定投少一点,或者停止定投。
3、卖基金的时机
总感叹自己每次都没能卖在高点,而且一旦回调,收益会在短期内快速回吐,导致收益所剩无几。
后来看到很多牛人分享,说没有人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是低点,也没有人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是高点。
只能大致地判断,买在相对的低点,卖在相对的高点已经不错了。
投资的目的是保住本金,获取收益。所以投资的关键是保本,在此基础上获得最大化的收益。
既然无法准确判断,那就可以设置止盈点。达到止盈点,或者在相对高点时分批止盈。如果长期看好这个行业,这个基金,就可以长期持有。
分批止盈后,开始新的一轮定投,或者寻找合适的入场时机,择时分批入场。有了在低位的不断积累,才会有涨后的好的收益。
记住真正到手的钱,才是你赚到的,不要一味地追求高点卖出。
4、收益再投资
如果长期看好一个基金,不打算赎回,又不打算再多投入资金,可以选择按一定比例,把盈利的钱赎回,然后再投资。这样就可以利用挣得钱,再次购买净值挣得收入了。
有些基金是会有分红,可以选择分红再投资,这样就可以利用分红的钱再买入,还省了一笔买入的手续费。
5、购买的基金数量过多
购买的基金数量过多,同一类型的基金买多只。
购买的基金要有主次之分,想好哪些是自己主投的基金,然后重仓,辅助的基金分别占几成仓位。
只有规划好总仓位,总基金数量,投资目标明确,才能更有规划地进行投资。
尤其是像自己这种投资的钱较少的人,更不用购买过多的基金,分散投资了。选择3到5只好的基金持有即可。
五、2021年基金投资方向
1、必需消费行业
每个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,生老病死,所以消费、医药可以长期持有。
消费类:比如饮料、酒、农副食品等,可以选择优秀基金经理的消费类基金。白酒经久不衰,屡站新高,可以择时定投或分批买入,长期持有。
医药类:可以选择医药行业指数基金,也可以选择优秀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型基金。一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医药,不分周期,二是因为现在疫情还没有真的过去,所以医药的机会还有。
2、新能源
2020年新能源的各种利好政策,但是离真正的大面积的实施落地还有距离,所以长期看好新能源。
但是因为新能源涨得较多,所以还是择时入场较好,然后长期持有。
3、科技方向
科技在2020年上半年涨得太好,下半年处于较大波动状态,最近也在慢慢开始有起色。
科技兴国,芯片的垄断,美国不断打压高科技公司可以看出,科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要振兴。所以长期看好科技,可以选择定投。
4、选择好的基金经理
一个好的基金经理,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的收益,所以选择好的基金经理,让专业的人为你挣钱。
有的基金经理可能不止管理一只基金,但多个基金大多投资风格差不多,所以一个基金经理的基金选一只即可,不必太过分散投资。
备注:截止到今天的所有收益,留做纪念,期待明年能有更好的收益。